新闻资讯

致力于提供氢燃料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应用解决方案

储能资讯:行业热点追踪!


发布时间:

2024-11-22

来源:

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国家锂电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11月15日) 文件指出:锂电池产业是推动新型智能终端、电动交通工具、新能源储能等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广新型储能、发展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之一:安全与性能标准主要包括消费型、小动力型、大动力型和储能型锂电池的安全标准、性能标准等。储能型锂电池是应用于电力储能、通信储能、应急储能等领域的锂电池。

 

国家政策及要闻

 
01

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国家锂电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11月15日)

文件指出:锂电池产业是推动新型智能终端、电动交通工具、新能源储能等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广新型储能、发展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之一:安全与性能标准主要包括消费型、小动力型、大动力型和储能型锂电池的安全标准、性能标准等。储能型锂电池是应用于电力储能、通信储能、应急储能等领域的锂电池。

 

02
 
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力市场交易行为有关事项的通知》(11月11日)
 

《通知》强调:1.各经营主体、电力市场运营机构、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不得利用市场力或串通其他经营主体在电力市场中进行排他性行为、不正当竞争。

2.各经营主体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市场价格,不得实行串通报价、哄抬价格及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

3.拥有售电公司的发电企业,不得利用“发售一体”优势直接或变相以降低所属售电公司购电成本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不得对民营售电公司等各类售电主体和电力大用户进行区别对待。

4.各经营主体要进一步规范市场报价行为,综合考虑机组固定成本、燃料成本、能源供需等客观情况合规报价,推动交易价格真实准确反映电力商品价值。

5.各经营主体原则上以市场注册主体为单位独立进行报价。各经营主体间不得通过口头约定、签订协议等方式串通报价。有多个发电厂组成的发电企业进行电能量交易,不得集中报价。

6.发电侧、售电侧相关经营主体之间不得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在中长期双边协商交易外统一约定交易价格、电量等申报要素实现特定交易。

地方政策及要闻
 
01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江西省支持独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11月20日)

文件提出,支持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建立健全江西省“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的完整市场体系,明确将独立储能纳入市场主体范畴,促进独立储能“一体多用、分时复用”。支持独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和电力中长期市场,鼓励独立储能分时段签订市场合约,发挥其移峰填谷和顶峰发电作用。支持独立储能依据《江西电力调频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等规定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并按照“谁服务、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合理获取辅助服务收益。电力现货市场未连续运行期间,不向用户侧疏导辅助服务费用。
支持独立储能容量租赁。鼓励江西省新能源项目通过租赁国家试点示范独立储能容量满足自身配储需求,不受市域限制。鼓励消纳困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就近租赁独立储能。研究提升长时独立储能容量租赁比例,独立储能的年容量租赁价格由各投资主体自主协商确定。鼓励新能源和独立储能项目投资主体共同签订不低于10年的容量租赁协议或合同。未完成配建储能建设或未足额租赁储能容量的新能源项目,不得并网发电。
健全独立储能价格机制。加快推动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鉴于现阶段储能容量相对较小,鼓励独立储能签订顶峰时段和低谷时段市场合约,发挥移峰填谷和顶峰发电作用。独立储能电站向电网送电的,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强化独立储能调度运行管理。电力调度机构应充分调用独立储能设施确保独立储能每年调用完全充放电次数原则上不低于350次,充分发挥独立储能系统调节作用,保障独立储能合理收益。电力调度机构可在电力供应紧张或电网安全运行需要时,统一调度运行独立储能设施,独立储能设施按照有关规定或市场化规则获取补偿。

 

02
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11月18日)
 
文件提出,到2025年,新型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突破5-10项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智能装备。在长时储能、储能安全、系统集成等领域建设一批中试平台,重点打造1个新型储能产业育新基地,引育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链龙头企业,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超过600亿元。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在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开展半固态/全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示范应用。推动新型储能在分布式新能源、超(快)充站、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等场景实现应用,加快虚拟电厂建设。

到2027年,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国内前列,“三城创新引领、两区集聚带动、多点协同支撑”空间格局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建成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园区,引育3-5家百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涌现一批细分领域国内领先的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力争超过1000亿元。

文件表示将在政策方面,逐步完善新型储能政策法规和监管制度,为新型储能安全有序、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完善各类电力市场的准入条件、交易机制,推动建立健全电价政策机制,为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国际动态
 
COP29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全球1.5°C温控目标

11月11日至22日,COP29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当地时间11月11日,COP29主席国分享了该高级别能源转型对话系列会议中的重要成果。

一、推动两大优先议题达成共识

(1)落实COP28确定的能源目标行动;

(2)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动员更多投资以支持能源转型行动。

二、明确COP29在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全球1.5°C温控目标所需的五大关键机遇/行动

1. 扩大储能和电网建设,以支持本十年实现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三倍增长。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球储能容量到2030年达到1500GW,包括1200GW的电池储能,这几乎是目前水平的15倍(IEA)。此外,还需要加速许可流程,到2030年建成或升级超过2500万公里的电网,到2040年增加6500万公里(IEA)。若不采取行动,将导致电价上涨、煤炭和天然气发电增加,并大幅减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进而推高排放。
2. 各国需加速政策落实,力争到2030年将能源效率提升加倍。
2024年,全球能源强度的改善预计将仅为1%,与2023年持平,远低于2010-2019年期间的提升速度。加速进展需要在终端使用部门实施综合政策,采取措施扩大能源效率投资并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到2030年全球能效提高一倍可减少约1/3碳排放量,这对向摆脱化石燃料过渡至关重要,且可降低消费者用能成本。
3. 持续减少化石燃料碳排放,聚焦甲烷减排。
发展清洁能源对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至关重要,面对当前全球的各种不确定性,需要明确政策来加速清洁能源转型。甲烷减排是需要采取额外行动的重要领域。当前甲烷减排的方法已较为明确,且成本效益显著,可进一步依托《全球甲烷承诺》和《石油与天然气脱碳宪章》等倡议,推动甲烷减排。逐步取消低效化石燃料补贴,确保在不再需要时安全拆除或改造化石燃料基础设施。
4. 通过解决方案促进发展中国家清洁能源投资,加速其能源转型。
按照《G20增加清洁能源投资路线图》要求,到2030年每年为清洁能源提供1150亿美元的优惠资金,比当前水平增加三倍,并制定具体解决方案以降低资本成本,加大动员私人资本投资清洁能源。
5.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s)应参考COP28全球盘点(GST)结果。

下一轮NDCs应以全球盘点成果为指导,将其纳入到各国国家发展战略,并促进投资和支持。这能使NDCs朝着1.5°C温控目标迈进,为2030年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43%,到2035年减少60%,并在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否则,全球将无法实现1.5°C温控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键词:


Copyright © 2023 氢成动力科技(洛阳)有限公司 本站已支持ipv6

Copyright © 2023 氢成动力科技(洛阳)有限公司

本站已支持ipv6